在全球变暖和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作为支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其智慧化、绿色化转型至关重要。而随着科技创新不断推进,电力行业的转型和发展亟需融合多种学科领域的力量。岳能科技与清华大学合作建立创新联合体,共同探索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之路。
2024年7月5日,清华大学新型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与北京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清华大学西主楼开展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型电力系统相关技术探讨交流会。
清华大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徐飞教授与王飞教授、陈磊、王强钢、周云海、李利明等老师参加这场技术研讨会。
徐飞教授首先介绍了新型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布局情况。徐飞表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是保障“双碳”目标顺利实施的重要手段,如何保证新型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经济运行,是一个关键技术课题,更需要科学技术的突破。同时“源网荷储”作为行业关注的重点,其集控系统的智慧运维,优化调控等场景应用也展示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趋势。王飞教授对“空天地网”四位一体光伏功率预测、沙尘监测混合模型、虚拟电厂、新能源发电功率数据增强等研究技术方向做了详细介绍。其他老师也针对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技术做了相关介绍。
岳能科技董事长赵子刚表示,清华大学新型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与岳能科技通过建立创新联合体,致力于开发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需求的源网荷储一体化数字平台,以提升区域电网调控的灵活性和效果。未来岳能科技将与全国重点实验室深度合作,依靠岳能科技新能源数字化领域深耕经验和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在新型电力系统领域创造出显著的协同效应。 通过此次深入交流,清华大学新型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与岳能科技各自优势得到了充分展示。未来,双方将继续在技术研究和项目实践上展开更深入的合作,共同助力电力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新型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
“新型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是科技部批准建设的首批20个标杆全国重点实验室之一,2022年5月批准建设,依托清华大学,基于原“电力系统及大型发电设备安全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调整组建。致力解决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与运行中的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突破新型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基础理论,解决电力能源功率器件、重大装备等“卡脖子”关键技术,为国家“双碳”战略提供科技支撑。
实验室长期致力于发输变电和系统运行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做出了奠基和引领性贡献,深度参与了我国所有重大发输变电工程的技术研发。创立了电力系统非线性控制理论,研发的电网调度、控制与保护技术覆盖境内电网;研发了我国首个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平台和首套火电仿真系统;创立了有机外绝缘防污闪技术,有机绝缘子占我国超/特高压电网的70%。牵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二等奖12项,参与国家奖17项(含3项特等奖)。